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及时了解最新行业趋势和市场机遇

中国政策

57个新农药成分获准登记!生物制剂占比飙升,中国企业抢占专利后市场

近年来,中国农药市场的准入门槛发生了显著变化。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是,自2020年底起,我国农药检定管理部门调整了对境外试验数据的认可标准,不再接受仅依据OECD GLP报告支持的登记申请。这一政策深刻影响了新农药,特别是化学农药的引进速度,使得整个行业的创新格局正在重塑。

为了清晰地展现这一变化,我们全面梳理了2019年至2024年初这五年间,在中国首次获得原药(母药)登记的57个新有效成分。
数据显示,新成分的获批数量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其中,2021年是登记高峰期,共有20个新成员加入市场;2019年紧随其后,为16个;而2020年则相对平缓,仅有6个新有效成分获批。

深入分析这份名单,我们不难发现三个正在引领行业发展的核心趋势:

1. 绿色浪潮兴起,生物农药占比显著提升。

名单中,微生物农药(如侧孢短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等)、植物源农药和生物化学农药的身影愈发频繁。这清晰地表明,在追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绿色、环保的生物防治方案正成为研发和登记的热点,市场潜力巨大。

2. 市场策略转变,国产力量填补“后专利时代”空白。

一些在国际市场上早已成熟、但未被跨国公司引入中国的农药有效成分,在其专利保护期过后,正由国内企业率先完成在中国的首次登记。这不仅是国内企业抓住市场机遇的体现,也丰富了国内农民的用药选择。

3. 自主创新加速,国产“芯”崭露头角。

最令人振奋的是,一批由国内机构和企业自主研发的全新有效成分成功获批上市。这标志着中国农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正在稳步增强,从“跟随模仿”向“引领创造”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总体来看,过去五年是中国农药行业结构优化、创新驱动的关键时期。政策的引导和市场的需求,正共同推动着行业向着更绿色、更自主的方向发展。

标签: 农药登记 登记政策 专利
浏览次数: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