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及时了解最新行业趋势和市场机遇

中国政策

2025上半年种衣剂市场新动向:聚焦花生与小麦,洞察五大作物新机遇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而种衣剂则是为这颗“芯片”穿上高科技“铠甲”的关键技术。通过将杀菌、杀虫、植物生长调节等成分与成膜剂科学复配,种衣剂能为种子提供一层兼具保护性与通透性的薄膜。这项技术不仅能从源头防治病虫害,显著提升作物的抗逆能力和最终产量,更是推动种子质量标准化、减少农药使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2025上半年市场趋势:复配制剂主导,旱田作物为王

截至2025年上半年,国内新增种衣剂登记证件61个,市场趋势清晰明了。

首先,混配制剂是绝对主流。在新增登记中,单剂仅占10个,而由杀虫、杀菌、植调剂等组合而成的混配制剂高达51个。其中,“杀虫+杀菌”的组合占据了绝大多数,这直接反映了农业生产中病、虫害并发的普遍现实,也体现了市场对“一剂多防”、省工增效解决方案的迫切需求。

其次,悬浮剂型备受青睐。在登记剂型中,种子处理悬浮剂(FS)以46个的数量占据压倒性优势,远超可分散粉剂(DS)和液剂(SL),表明其优异的成膜性、稳定性和易用性已成为企业开发的首选。

再者,旱田作物是登记热点。从登记作物来看,花生(23个)和小麦(17个)遥遥领先,其后是水稻(12个)、玉米(10个)和大豆(3个)。旱田作物的登记产品总数远超水田,凸显了旱田种子处理市场的巨大需求,其中花生和小麦市场尤其值得重点关注。

五大作物品种分析:机遇与挑战并存

花生:高标准市场,品质为王

花生种衣剂市场需求明确且要求严苛。其防治靶标主要集中在根腐病、蛴螬和蚜虫,同时近年来危害加剧的白绢病也成为登记新热点。农户对产品的诉求非常具体,如有效防治地下害虫蛴螬、防止春播低温烂种等。这决定了花生种衣剂市场是一个高质量、高门槛的赛道,低质产品难以立足。

小麦:体量巨大,竞争白热化

小麦种衣剂市场主要针对全蚀病、散黑穗病、根腐病等病害,以及蚜虫、金针虫等害虫。由于麦种自身耐受性强、播种量大,对发芽率的敏感度低于花生和玉米,导致该领域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因此,大量农药企业涌入,登记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市场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玉米:传统市场下的新威胁

玉米种衣剂的登记靶标仍以传统的丝黑穗病、茎基腐病以及蛴螬、金针虫等为主。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是,近年来草地贪夜蛾的危害日益严重,但目前已登记的、能有效防治该害虫的种衣剂产品却寥寥无几,市场存在明显缺口。

大豆:需求激增,产品供给严重不足

根腐病作为大豆生产中的头号病害,是大豆种衣剂的核心防治目标。随着国家大豆种植面积的扩大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推广,市场对大豆种衣剂的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激增。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相关登记产品数量稀少,远不能满足当前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这片“蓝海”市场潜力巨大。

水稻:技术要求高,市场精细化

水稻市场因其多样的播种方式(直播、育秧移栽等)以及南北方气候、病虫害种类的巨大差异,对种衣剂的应用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其登记靶标主要为恶苗病、纹枯病、烂秧病等苗期病害,以及蓟马、稻飞虱等害虫,市场更趋向于区域化和精细化。

综上所述,2025年上半年的种衣剂市场格局清晰,既有花生、小麦等成熟市场的深度博弈,也暴露了玉米、特别是大豆市场中存在的巨大机遇。企业应紧跟市场需求,在巩固传统优势的同时,积极布局新兴威胁和需求缺口,以技术创新赢得未来。

标签: 种衣剂 复配制剂 旱田作物
浏览次数: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