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及时了解最新行业趋势和市场机遇

中国政策

水稻生长季后期病虫害综合防控关键技术指南

当前,水稻生长已进入决定产量的关键阶段,同时也迎来了病虫害的高发窗口。晚稻、中稻以及已封行的再生稻田,正面临着第三代二化螟、稻飞虱和纹枯病三大主要威胁的集中侵袭。为确保丰收,必须采取精准、高效的综合防控策略。

一、核心防治目标与关键时期

1. 全局性病虫害防控:

主要目标: 重点压制二化螟(钻心虫)、稻飞虱和纹枯病的种群与病势。

适用田块: 所有晚稻、中稻及再生稻田。

2. 阶段性重点预防:

中稻田特别关注:

稻曲病预防: 务必在水稻破口抽穗前5至7天,进行关键性的预防施药。

穗瘟预防: 在水稻刚刚开始破口抽穗时,需立即采取措施,预防穗瘟的发生。

二、绿色优先的药剂选择方案

在制定用药方案时,应将生物农药作为首选,并在病虫害达到防治指标时,抓住最佳时机精准施药,实现减药增效。

应对二化螟:

为有效控制钻心虫,可轮换使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溴氰虫酰胺等高效化学药剂。同时,强烈推荐优先使用多杀霉素、苏云金杆菌等生物源药剂,以保护天敌和延缓抗性。

控制稻飞虱:

针对稻飞虱,可选用三氟苯嘧啶、哌虫啶、氟啶虫酰胺等新一代低抗性药剂。苦参碱等植物源农药也是理想的绿色防控选择。

防治纹枯病:

控制纹枯病的关键在于保护水稻茎基部。井冈霉素、申嗪霉素等生物菌剂效果显著。化学药剂方面,噻呋酰胺、己唑醇、苯甲·丙环唑等也是高效的选择。

预防稻曲病与稻瘟病:

稻曲病预防: 可选用井冈霉素、申嗪霉素等生物制剂,或戊唑醇、氟环唑等保护性杀菌剂。

稻瘟病防治: 春雷霉素、枯草芽孢杆菌是理想的生物防治手段。化学药剂方面,三环唑、吡唑醚菌酯等在预防和早期治疗上均有良好表现。

三、精准施药的田间指标

为避免盲目用药,请依据以下田间调查指标决定是否施药:

二化螟: 分蘖期枯鞘丛率超8%,或孕穗期每亩卵块数达50块。

稻飞虱: 每百丛稻株虫量超过1000头。

纹枯病: 分蘖末期至孕穗期,病丛率达到20%。

稻纵卷叶螟: 分蘖期百丛水稻新卷叶尖超150个,或孕穗期超60个。

稻瘟病: 种植感病品种的田块,在分蘖盛期或破口抽穗初期,一旦天气条件适宜发病,应立即预防;发现发病中心后需马上施药控制。

稻曲病: 严格遵循“破口前5-7天”的预防窗口期。若遇连续阴雨天气,建议7天后补充喷施一次。

四、提升防治效果与安全责任的关键措施

田间管理要点:

水层管理: 施药时田间应保持约一寸深的水层,并维持3-5天,这有助于药剂的吸收和扩散,显著提升防治效果。

轮换用药: 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同一种药剂,通过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轮换,有效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动态监测: 加强田间巡查,一旦发现细菌性条斑病、稻瘟病或稻纵卷叶螟达到防治指标,应立即组织针对性防治,必要时7-10天后进行二次施药巩固效果。

环保与安全须知:

农药包装物处理: 每一位种植者都肩负着环保责任。在配制农药后,请务必对包装物进行“三次清洗法”,将清洗液倒入喷雾器中一同使用,最大化利用药剂并减少环境污染。清洗后的废弃包装物应送交至农资店等指定的回收点。

植保无人机作业规范:

环境评估: 作业前,操作人员必须仔细勘察周边环境,明确作业边界,防止药液飘移对邻近作物或非靶标生物(如蜜蜂、家蚕)造成伤害。

气象条件: 严格遵守作业规范,风力大于3级(树叶、小枝持续晃动)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在高温天气下,应选择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进行,以保证药效并避免药害。

标签: 水稻生长 病虫害防控 二化螟
浏览次数: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