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2025/26年度农业生产开局:大豆播种启幕喜忧参半 小麦遭遇关键考验
阿根廷2025/26年度农业生产开局:大豆播种启幕喜忧参半 小麦遭遇关键考验
罗萨里奥谷物交易所(BCR)最新周报披露,阿根廷核心农业区已正式启动2025/26年度大豆播种工作。尽管本季大豆种植利润前景较去年显著改善,单产目标更剑指每公顷4吨以上,但天气的不确定性与邻国巴西的庞大供应预期,仍为农户蒙上一层阴影。与此同时,处于灌浆关键期的小麦正遭遇干旱与霜冻双重威胁,阿根廷农业生产开局呈现明显的喜忧分化态势。
大豆播种进度不均 单产目标背后的机遇与谨慎
截至周报发布,阿根廷大豆核心种植区已完成20万公顷的播种面积,占320万公顷计划面积的7%,播种工作已稳步铺开但进度存在显著区域差异。这种不均衡源于农户对天气的谨慎预判——多数农户选择等待预期降雨降临后再大规模播种,而部分土壤湿度条件优越的区域则抢先行动,其中康多巴省东南部的播种进度已达30%,当地农户正充分利用现有墒情种植高产早播大豆品种,力图抢占产量先机。
本年度大豆生产的一大亮点是单产潜力的提升。播种初期,核心种植区75%的农田保持充足水分,为作物生长奠定了良好基础,农户普遍将平均单产目标设定为超过4吨/公顷,更以5吨/公顷作为冲刺方向。为实现这一目标,农户在生产投入上表现积极,纷纷加大对优质种子和肥料的投资,从生产源头为高产赋能。
利润分化加剧 租地农户陷亏损困境
与去年相比,本季大豆种植的利润前景呈现"回暖"态势,但这种利好并未均衡覆盖所有农户,土地产权差异导致利润分化显著。对于自有土地的农户而言,本季大豆种植利润相当可观:按4吨/公顷的单产计算,每公顷净利润可达385美元;若能实现5吨/公顷的高产目标,净利润将进一步攀升至556美元/公顷,丰厚的收益预期成为农户积极投入的重要动力。
然而,租地农户却面临截然不同的生存境遇。受租地成本高企影响,按1.8吨/公顷的租地成本核算,即便达到4吨/公顷的预期单产,租地农户每公顷仍将亏损20美元。数据显示,租地农户要实现收支平衡,大豆单产需至少达到4.1吨/公顷,而自有土地农户的盈亏平衡点单产仅为2.8吨/公顷,两者差距悬殊。
除租地成本外,杂草防治成本的上升也进一步侵蚀了农户利润。本季阿根廷大豆田杂草防治形势严峻,除草剂成本已占到自有土地总成本的20%,相当于每公顷0.4至0.5吨的产量价值。冬季降雨导致"红草"提前滋生,加之多风多雨的天气条件阻碍了除草剂的及时喷洒,迫使农户额外增加20-40美元/公顷的防治成本,进一步加剧了成本压力。
双重外部变量 制约市场信心
尽管国内单产前景向好,但两大外部变量仍让阿根廷农户心存顾虑。其一便是来自邻国巴西的供应压力,巴西政府预计本国本年度大豆产量将高达1.78亿吨,创历史纪录的供应规模可能持续对国际大豆价格形成下行压制,即便阿根廷实现高产,农户的实际收益仍可能因价格波动而缩水。
其二是天气风险的不确定性。气象条件显示,"拉尼娜"现象可能在南半球初夏对阿根廷农业区造成不利影响,核心种植区预计将遭遇阵雨、风暴等不稳定天气,不仅可能干扰大豆播种进度,还可能对后续生长环节构成威胁,为单产目标的实现增添变数。
小麦遭遇关键考验 干旱霜冻双重威胁
与大豆播种开局的喜忧参半相比,阿根廷小麦生产正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当前小麦已进入灌浆关键期,这一阶段对水分和温度极为敏感,但过去15天内,核心种植区75%的区域降雨量不足10毫米,加之高温和强太阳辐射的双重作用,土壤水分流失速度加快,水库储量同步下降,严重影响了小麦的灌浆进程。
水分短缺已直接体现在作物长势上,小麦作物状况等级已下调10个百分点,目前处于优良评级的小麦比例降至75%,市场迫切需要50-60毫米的有效降雨来缓解旱情。雪上加霜的是,交易所顾问发出警告,10月29日(本周三)将有显著冷空气入侵核心产区,最低气温可能降至0-5摄氏度,存在霜冻风险。对于正处于灌浆期的小麦而言,霜冻可能导致灌浆中断、籽粒发育不良,大幅影响产量。
总体来看,阿根廷2025/26年度农业生产开局已现分化格局:大豆凭借良好墒情和利润前景开启播种,但成本压力与外部风险暗藏隐忧;小麦则在关键生长期遭遇干旱与霜冻的双重威胁,前景不容乐观。后续天气变化与国际市场动态将成为决定本季农业生产最终成果的核心因素,市场需持续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