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及时了解最新行业趋势和市场机遇

海外政策

中资控股巴西农企司法保护背后:行业危机与突围尝试

2024年10月10日,巴西巴拉那州伦德里纳法院的一项预防性措施,让中资鹏都集团控股的该国大型农业投入品分销商Belagrícola进入公众视野。这家拥有52个零售分支机构、掌控150万吨仓储容量的企业,获得了为期60天的司法保护,暂停向债权人付款及与农民的谷物定价协议。此举并非企业崩盘的信号,而是在行业系统性危机下的应急之举,既折射出巴西农业投入品分销行业的深层困境,也展现了企业依托资产优势的突围尝试。

流动性困局:10亿雷亚尔坏账的连锁反应

Belagrícola陷入流动性紧张的直接导火索,是农业生产者违约规模的急剧扩大。过去两年间,该公司累积的不良应收账款已达10亿雷亚尔,这一数字在其资产负债表中占据相当比例,成为压在营运资本上的沉重负担。更严峻的是,这些违约债务中不少已通过生产者的司法重组重新谈判,导致Belagrícola面临本金减免和付款期限延长的双重损失,进一步侵蚀了现金流。

这一困局并非Belagrícola个例,而是巴西农业产业链传导效应的集中体现。2024年巴西农业领域的破产保护申请量创下历史纪录,个体农户申请量较2023年同期激增逾5倍,法人实体生产者申请量增幅接近200%。生产者的财务困境源于多重压力叠加:大宗商品价格连续两三年低迷、2022年起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再加上2024年恶劣天气导致的产区损失,使得生产者利润率从25%-50%骤降至10%-15%。当生产者无力还款时,作为"农业贷款人"的投入品分销商便成为风险的直接承接者。

财务数据直观反映了危机的严重性。Belagrícola 2024财年总收入降至47亿雷亚尔,净亏损超4亿雷亚尔,这组数据既体现了公司自身的运营压力,更印证了行业利润率压缩与信贷质量恶化的普遍现实。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司法保护覆盖了Bela Sementes等旗下附属实体,但未波及鹏都集团控制的另一核心平台Fiagril,显示出集团在风险隔离上的战略考量。

破局之道:运营续存与资产底气

面对危机,Belagrícola的应对策略呈现出"守正"与"出奇"的结合。最关键的"守正"之举,是确保核心业务的连续性——尽管暂停了对外支付,但2025/26作物周期的投入品交付未受影响,当前种植季节的化肥、种子等产品运输已接近完成,且销量表现强劲。这一运营韧性源于对巴西农业生产规律的精准把握:投入品分销企业通常在3-9月的种植前阶段提供信贷,还款则集中在收获期,司法保护恰好为公司创造了"维持创收却暂不支付"的缓冲窗口。

公司管理层的信心,更来自于庞大的实物资产基础。Belagrícola拥有58个粮仓(其中40个为自有)、52个零售网点、自有农田及充足库存,这些资产不仅具备较高抵押价值,更形成了完整的分销与仓储闭环,为运营提供了坚实支撑。基于此,管理层明确表示暂无启动正式司法重组或庭外重组的计划,试图在不进行全面负债削减的情况下走出困境。

外部环境的改善也为公司带来了转机。2025/26季巴西农艺条件显著优化,有利的降雨和温度状况与去年厄尔尼诺导致的干旱形成鲜明对比,有望减少产量损失,从源头缓解生产者的违约压力。同时,与美国邦吉公司的少数股权投资谈判仍在推进,尽管因尽职调查和行业恶化多次推迟,但若交易达成,将为公司注入新的资金与资源,且邦吉"不直接参与运营"的投资模式,也能保障公司经营的连续性。

行业镜像:信贷依赖模式的系统性风险

Belagrícola的危机,本质上是巴西农业投入品分销行业商业模式缺陷的集中爆发。该行业长期依赖"信贷+分销"的运营模式,投入品分销商实则扮演着农业贷款人的角色,2023年巴西植保行业协会成员企业为作物保护产品采购提供的融资就达290亿雷亚尔,其中43%的付款期超过240天。这种模式在商品价格稳定、气候适宜时运转顺畅,但当外部风险集中爆发,无担保的应收账款便极易转化为坏账。

近年来的多重冲击已让行业陷入系统性危机。2023年9月,巴西最大的上市投入品零售商AgroGalaxy因70亿雷亚尔债务申请司法重组;2024年2月,私募股权支持的Lavoro因32亿雷亚尔负债步其后尘。这些巨头的倒下与Belagrícola的困境相互印证,揭示了行业的共性风险:商品价格波动、气候灾害等外部冲击,会通过信贷链条快速传导至分销环节,形成"生产者违约—分销商坏账—流动性枯竭"的恶性循环。

更值得警惕的是,行业危机已形成连锁反应。随着违约率上升,债权人纷纷收紧信贷标准、提高担保要求,进一步加剧了生产者的融资困难,形成"违约增加—信贷收缩—更多违约"的怪圈。巴西征信机构Serasa Experian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农业投入品企业破产保护申请量同比增长36.8%,尽管第三季度申请量环比下降,但机构提醒这可能是短期波动,行业复苏仍需数年时间。

未来展望:资产优势能否破解行业困局?

Belagrícola的突围尝试,为行业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题思路——依托实物资产实现危机自救。与AgroGalaxy等缺乏充足实物资产支撑的企业不同,Belagrícola的仓储、零售网点等资产不仅具备抵押融资能力,更能保障核心业务的连续性,使其在司法保护期内仍能维持正常运营。这种"资产托底+业务续存"的模式,若能成功,将为其他中型分销商提供可借鉴的样本。

但行业的长期复苏,仍需商业模式的深度变革。巴西植保行业协会已呼吁行业寻找可持续的运营模式,避免过度负债和高信用风险。未来,分销商可能需要调整信贷策略,引入更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或探索"保险+信贷+分销"的组合模式,分散气候与价格风险。同时,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将部分信贷风险转移至专业金融平台,也可能成为行业转型的方向。

对于中资企业而言,Belagrícola的经历也提供了海外投资的经验启示。鹏都集团通过收购Belagrícola和Fiagril构建的巴西农业布局,在享受当地农业资源红利的同时,也需应对行业周期性风险与地域特殊性风险。此次通过风险隔离、依托资产优势应对危机的做法,为中资农业企业的海外风险管控提供了实践参考。

60天的司法保护期,是Belagrícola的缓冲窗口,更是巴西农业投入品行业的观察期。其最终结局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生死,更将决定行业未来的转型方向。在商品市场不确定性与气候风险常态化的背景下,如何平衡信贷支持与风险防控、依托核心资产构建抗风险能力,将是所有行业参与者必须回答的课题。

标签: 巴西 巴西农业投入品分销行业商业模式 行业转型
浏览次数: 47